别把中风发作误当成身体累了
入伏以来,气温将不断攀升。盛夏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,当气温上升到32℃以上时,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平时能高66%,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,危险性还会增大。
如何远离脑卒中?7月9日,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神经内科主任刘建光作客“楚天名医大讲堂”,为读者介绍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现状、趋势,着重讲解如何通过简单口诀辨别脑卒中,远离误区认识,并现场接受了市民咨询。
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
什么是中国人第一死因?答案是:中风。刘建光说,这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,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,包括脑梗死、脑出血。“它的致残率、致死率实在太高。”刘建光说,全国每年新发卒中约270万例,每年有超过150万人死于卒中。换算来说,中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,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。而在幸存者中,约每4名患者中,有3人出现不同程度残疾;每3名患者中,有2人出现认知障碍。“我国脑卒中患者年轻化趋势严重。”刘建光说,当前我国中年人血脂异常、肥胖和高血压的检出率与老年人的检出率相当,另外中年人吸烟率远高于老年人、工作压力又大、较少参加体育锻炼等,这些都是造成脑血管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。假如不采取更有力措施,脑卒中患病人群会大幅上升。
牢记“中风1-2-0”口诀
“时间是决定生死和生活质量的关键。”刘建光说,60%—70%的中风为缺血性中风,缺血中心区脑组织数分钟内可发生不可逆的坏死。如抢救不及时,救援每延迟1分钟,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,就会损失1.8天的健康生命。如果能赶在中风后3至4.5小时的“时间窗”内完成溶栓、或动脉取栓,打通血管,将大大降低中风的致残率、致死率。
如何辨别脑卒中,刘建光有一套简单的“中风1-2-0”口诀。“1”看:1张脸不对称,口角歪;“2”查:两只手臂,单侧无力,不能抬;“0”(聆)听:说话口齿不清,不明白。“如有以上任何症状突然发生,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,快速送往附近有中风救治能力的医院”。
刘建光说,脑卒中很多时候是有先兆的,如一过性的视力模糊、说话不清、肢体不能动、剧烈头痛等,但大都被忽略。他提醒,别把中风发作当成累了,中风是急症,发病后一经发现,必须马上呼叫120。急救人员将提前通知接收医院,直接进入抢救绿色通道,为中风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。
打“通血管针”不能预防中风
有的老人每年到医院打“血管疏通针”,认为只要像清理水管一样,定期“通一通”血管,就能降低脑卒中的风险。刘建光表示,“通血管针”多为中成药,对预防脑梗塞可以起到辅助作用,但证据并不充分。
刘建光说,脑梗塞的预防首先是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,戒酒、戒烟、减肥,养成从容的性格。饮食上要避免吃得太咸,限制动物内脏、鹌鹑蛋、鱿鱼、大肠、牛腩等高脂食物,洋葱、醋、黑木耳等食物则有助于软化血管。另外,规律的有氧运动也被证明可以预防脑卒中。烟民则应尽早戒烟。
有脑卒中家族史、高血压患者、糖尿病患者、高血脂患者、房颤患者、肥胖人群、烟民都属于脑卒中的高危人群。刘建光建议,高危人群应尽早到医院进行评估,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,即坚持每日服用100毫克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或华法林等抗凝药物。同时,还应该定期监测和控制好血压、血糖、血脂、体重等指标。对于有大血管重度狭窄的患者,部分需要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来预防中风。
专家名片
姓名:刘建光
职务: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神经内科主任
擅长: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外周缺血性血管病介入诊断及治疗,先后完成脑血管造影、动脉溶栓、颈动脉支架、椎动脉支架、颅内支架、锁骨下动脉支架、肾动脉支架、髂动脉支架等手术5000余例。
坐诊:每周二上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