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维CT重建在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
三维CT重建目的是为了直观、立体地显示复杂骨关节骨折的图像。包括胫骨平台骨折、胸腰椎骨折、髋臼骨折和PiIon骨折在内的复杂骨关节损伤均可进行三维CT图像重建。可采用三维CT图像围绕X轴和Z轴旋转并切割,记录骨关节前位、后位、内侧位、外侧位、俯视位、仰视位等图像显示复杂骨关节的解剖特点和骨折形态。三维CT重建有助于骨折块的立体定位和骨关节损伤的正确分型,并补充在三维空问上新的骨折分型。为手术入路的设计、复位和内固定选择提供客观依据。三维CT重建技术是将CT扫描数据经特殊软件的处理,形成立体的三维图像,在屏幕上显示的一种技术。三维CT重建技术在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多集中于结构复杂的关节部位,其中以髋臼为多。通过研究复杂骨折(包括胫骨平台骨折,脊柱骨折,髋臼骨折,Pilon骨折等)的三维cT重建,分析如何通过旋转和切割,充分显示各种解剖部位,利用三维cT重建与X线片、CT扫描在诊断上的互补关系从而可以探讨三维CT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对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性意见。
三维CT重建技术首先由CT扫描机进行横轴扫描。扫描范围,原则上包括骨折的远端和近端;胫骨平台骨折,扫描范围从股骨内外上髁至胫骨骨折线的远端;胸腰椎骨折,从损伤椎体上1个椎体的上缘至下位椎体的下缘;髋臼骨折,从两侧髂骨翼上缘至坐骨结节;而pilon骨折,扫描从胫骨骨折线近端至内外踝远端。扫描层厚,越薄越好,选用2~5 mm。CT扫描完毕后,数据传送至计算机工作台,采用3D软件进行处理,根据程序要求选择阈直进行计算,完成图像重建。图像重建完成后,按人体解剖坐标轴原理,图像围绕x轴和z三由旋转,旋转至任何角度均可获取图像。绕X轴旋转,即CT重建图像环绕身体左右横轴旋黄:绕z轴旋转即围绕身体上下纵轴旋转。摄取标准像前位、后位、左位、右位、俯视位、印视位或根据不同部位不同要求,有不同选择。
1、胫骨平台骨折:胫骨平台骨折进行三维CT重建,通过旋转和切割,膝关节的三维图像能围绕z轴,记录胫骨前、内、后、外侧4幅图像,显示平台的劈裂和移位。而围绕x油旋转可获得胫骨平台俯视位图像,评估平台塌陷的范围;胫骨平台后上45。俯视位图像,观察髁问隆突的骨折,评估交叉韧带损伤。为了评定骨折劈裂和塌陷的程度与范围,利用平台俯视位经髁间隆突作一条前后方向的直线,取该线中点作一条横线,将平台面分为前外、亏外、前内、后内4个象限,观察骨折部位和塌陷区域的面积。根据骨折累及象限和塌陷面积,术前对每一例进行评估,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,在关节镜监视下,选择有限切口,进行复位与固定,恢复关节面的平整,可以得到满意手术效果。
2、胸腰椎骨折:胸腰椎骨折胸腰椎三维(、T重建完成后,围绕z轴观察前位,左前斜,右前斜,右侧,左侧、左后斜、右后斜及后位图像可以显示椎体及后部结构的骨折与脱位;而椎管内侧位图像(沿矢状面切割等分脊柱,剖开椎管、去除一半椎管、另一半绕z轴旋转90。),观察椎管内部形态变化,椎体后缘有无骨折碎块突入椎管,椎管有无继发性狭窄,椎体有无前后移位和椎问孔狭窄程度等;椎管后位图像(以两侧横突为连线额状面切割,去除椎体后侧附件),观察椎体后缘侵人椎管的骨块大小、形态及移位方向。若围绕x轴旋转,记录损伤椎体俯视及仰视位图像,显示损伤椎体上、下部分不同的骨折程度。对于爆裂件骨折,三维图像可发现严重椎体粉碎骨折,椎体前后径及左右径增大,椎体上可见l条或数条裂纹。椎管内碎骨块突入,引起椎管狭窄也可较好显示。在综合X线、CT、三维CT重建影像学资料基础上,颈胸腰椎骨折病人可采取手术治疗,给予良好复位,并去除椎管内璋骨块的压迫,辅以内固定。
3、髋臼骨折:常规进行x线摄片、CT扫描和三维(、T重建。当髋关节三维(=T重建完成后,围绕Z轴旋转,前位、前斜位、外侧位、后侧位及内侧位矢状面切割等分骨盆,去京健侧半骨盆后围绕z轴旋转,重建图像亦可围绕x轴旋转,获得骨盆入口位及出口位图像。利用这些图像,可以立体地评估髋臼骨折碎裂程度和移位。结合x线平片及CT平扫,对于髋臼骨折,采取相应的手术人路充分显露骨折。根据术前评价骨折立体形态变化,设计和选用重建钢板或各种拉力螺钉固定。
4、Pilon骨折:可以进行距小腿关节的三维重建,当图像绕Z轴旋转,获得前、后、内。外4幅图像,显示胫腓骨不同方向的骨折移位程度。而关节面的立体图像(切割自距小退关节间隙至近侧l~1.5 cm厚的关节面图像,绕X轴旋转,仰视关节面立体图像可观察乇节面骨折爆裂程度和移位方向,清晰显示碎骨块向关节近端嵌压。下胫腓关节切线位图像啤关节面立体图像绕z轴旋转)观察下胫腓关节间距,评估下胫腓韧带损伤。结合X线片 及CT扫描,根据胫骨远端主要骨折块的移位方向,以及腓骨骨折与否,选择合适切口,予以支撑钢板螺钉内固定以此来指导手术进行。